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医院新闻
护理天地
员工心声
医共体动态
>>医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复查又有肠息肉,是不是医生没切干净?

2024年03月06日 432049次
我们年轻人都知道

奶茶届三兄弟是珍珠、布丁、仙草
其实在体检届也有三兄弟
那就是结节、囊肿、息肉
就说那息肉,大家都不陌生了
得割,不然有癌变的风险
但拥有它的人,最近有一个困惑
它为啥割了,过几年复查又会有?

是它“痴缠”我,还是医生没切干净?

听听医生怎么说

▁▁▁▁▁▁▁▁



患者章先生(化名)今年47岁,两年前进行了肠镜检查发现了数颗肠息肉,并在内镜下进行了摘除。两年后,他来复查时,肠内又发现了几颗小息肉。拿着检查报告,章先生问医生,“这不是割了,咋又会有了,是不是当时医生没给切干净?

还别笑,有这样疑惑的患者不在少数,医生经常会被类似的问题“灵魂拷问”。



今天,我院消化内科医生就来讲一讲

肠息肉

肠道息肉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们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没有病理分型前,统称为“息肉”。简而言之,就是长在肠道里的“肉疙瘩”。
它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一般可单发也可多发。80%-95%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有些甚至更久的时间。肠息肉一般有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幼年性,以及比较少见的家族性和Peutz-Jegher综合症等。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肠息肉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大多数都是在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但息肉比较大,也会有大便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表现。如出血明显,导致贫血,则需要警惕癌变可能。所以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检查息肉的最主要手段。
发现息肉,应该怎么处理呢?
临床上对于<5mm的息肉,一般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内镜医生会直接切除。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根据息肉大小、范围及来源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一般比较多见的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image.png

息肉切除以后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当然不是!

其实息肉切除后再检发现仍有息肉,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肠道准备差,医生退镜快,患者不配合等。此外还有息肉本身的性质,比如腺瘤性息肉,本身复发率高,且有癌变风险,一般是建议1-2年就复查。即使检查时发现没有息肉,也要5年左右再行结肠镜检查。这样才可以避免“漏网之鱼”。

image.png

肠息肉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考虑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肠道炎性病变,胆汁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
高危人群包括



一级亲属有肠癌,肠息肉病史;
年龄大于45岁;
长期不健康饮食,摄入大量低纤维、高动物蛋白、高脂等食物;
肥胖、体重超标,缺乏运动;
既往有肠癌、肠腺瘤病史的人群。

一般50岁以上的人群患肠息肉的概率比较高,所以最好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体检的时候都做一个肠镜,及时发现,及时切除。定期体检,科学对待息肉,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健康保障!

要记牢定啊,有息肉要复查!


(通讯员:陈   妮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