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龙头学科
卫生适宜技术
等级医院复评
阳光用药工程
>>卫生适宜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卫生适宜技术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初筛诊断技术》(技术规范)

2015年08月17日 三门人民医院 167651次
    1、筛查人群的选择
    选择筛查对象为当地35岁以上男性居民和40岁以上女性居民(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HCC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
    2、肝癌诊断方法:
    ⑴ 甲胎蛋白(AFP)测定
    ⑵ 血液酶学检查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
    ⑶  B型超声检查
    ⑷  CT或MRI增强检查
    ⑸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⑹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⑺ X光检查
    3、肝癌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可以参阅2011版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其基本内容如下。
    病理诊断:肝内或肝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
    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并能触及坚硬及有肿块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AFP<400μg/L,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 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g-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 及a-L-岩藻糖苷酶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4、筛查流程
    一般对高危人群每3个月做1次相关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声)。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按照HCC早期诊断流程筛查,直至明确HCC诊断。
    5、复查随访
    ⑴ AFP
    对AFP含量在20-400 μg/L之间者,建议动态观察:凡AFP异常但<200μg/L者,每2月复查一次;凡>200μg/L者,每月复查一次,直至作出肝癌临床诊断或排除。
    ⑵  B型超声
    <lcm的肝结节应每隔1个月随访。如果随访2年以上结节没有增大,则每3个月常规检查1次。
    超声筛查发现1—2cm肝结节,应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中任意两种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两种检查都有典型的HCC特征(快进快出),则可明确诊断HCC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缺乏特征性表现或两种影像学检查血供表现不一致,则有必要进一步穿刺活检。
    首次发现>2cm结节,且一种影像学有典型的HCC血供表现或AFP>200ng/ml,不必穿刺即可确诊。如果影像学没有特征性血供表现或者没有肝硬化背景,则有必要穿刺以明确诊断。
    小结节的穿刺标本应由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作出判断。如果不支持HCC的诊断,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或CT检查,直至病灶消失、增大或出现HCC特征性表现。如果结节增大,但仍没有HCC的典型表现,建议再次穿刺活检。
   “无占位性”AFP升高,应当通过CT、MRI和肝动脉造影的诊断程序排除占位。如仍未见肝内占位要密切随访,一旦出现占位病变则诊断确立。
    6、转诊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通过双向转诊平台转诊至县人民医院:
   (1)确诊为肝癌者
   (2)发现肝脏结节需要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和/或肝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3)“无占位性”AFP升高,需要通过CT、MRI和肝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排除肝脏占位者
   (4)因当地条件限制而需要进一步检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