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两学一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两学一做

迎难而上,做新一代的“垦荒者”——解读大陈岛垦荒精神

2016年06月14日 三门人民医院 106729次
    时代发展孕育了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时代发展。
  椒江,是一方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曾率军浴血奋战;1924年台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椒江建立,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一江山岛; 1956年,先后有5批来自温州、台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告别生活优裕的家庭、朝夕相处的亲人,远离暄闹繁华的城市,登上凄凉荒岛,以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和炽热的青春,在祖国宝岛——大陈岛,与驻岛部队一起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和建设事业,从而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动力和支撑。精神植根于伟大的实践,并回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必定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还体现了当代人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它深刻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文化形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大陈岛从遭受浩劫的“荒岛”变成充满活力的“东海明珠”,靠的是垦荒队员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的毅力和干劲,靠的是岛上军民励志图强、锐意进取的斗志和作风。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大陈岛的垦荒史,是一部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海防建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创业史。垦荒队员们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我们享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大陈岛垦荒精神。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椒江的生动体现。它是椒江特有的城市精神,是椒江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州人文精神在椒江的深化与具体表现,也是椒江人民乃至台州人民的共同价值认同。我们追寻垦荒队员的足迹,回忆垦荒历史,就是为了大力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这四句话,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大陈岛垦荒精神所固有的内涵。
  艰苦创业是克难制胜的法宝。先贤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创业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创业精神作支撑的地区,是难以发展进步的。诚然,一般从字面上解释,“艰苦”的涵义乃工作生活条件与环境艰难困苦之意,但把“艰苦”与“创业”连在一起,我们不能仅从物质层面去理解,更多的应当从精神层面加以把握,亦即表现为人们在矢志改变现状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破难而进的精神与勇气。当初,垦荒队员们登上一片荒芜的大陈岛,物质资源的匮乏,工作环境的艰苦,文化生活的单调,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懈怠,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埋头苦干,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地投入垦荒和建设事业。这种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它具有永恒的意义。
  奋发图强反映的是一种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精神风貌。“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把荒岛变成乐园!”奋发图强蕴涵着不追求安逸、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和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垦荒队员投身大陈岛建设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最终创造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垦荒业绩。这种敢于拼搏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永为后人所效仿。
  无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动,也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大陈岛!”“让青春在祖国东海海面上发出强烈的光和热!”“报效祖国,青春无悔!”大陈岛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奉献精神是塑造人的催化剂。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内而不是外,来自于人们的自觉自愿而不是外在压力或诱惑,是道义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在此理想的召唤和精神的激励下,他们执着地为之奋斗和努力,即使为此多受磨难,多遭艰险,付出颇多,也在所不惜。大陈垦荒队员之所以能20多年如一日地工作和生活,就是因为立下了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并为之付出忘我的辛勤劳动。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垦荒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将永远是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开拓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它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也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垦荒队员以改造荒岛的强烈愿望,边学习边实践,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一边开垦荒地种庄稼,一边利用满山青草发展畜牧业,一边向大海要宝发展渔业生产,终于使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使满目疮痍的大陈岛显露出勃勃生机。这是一种英雄的壮举!其动力源于他们在荜路蓝缕、坚韧不拔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了无尽的希望,从无到有、从旧到新,改变现有状况、创造新的生活,从而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大陈垦荒史,是大陈岛开发建设进程中一部绚丽的历史篇章。垦荒过程中孕育的16字精神成为大陈军民引以为豪的传家宝和建设新大陈的精神动力,它是我们椒江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1985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临大陈岛视察,高度评价了垦荒队员和大陈军民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在垦荒建设者们心血与汗水的浇灌下,昔日的大陈岛已成为国家一级渔港、全国能源开发基地、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示范岛。 2004年全岛实现渔工业总产值1.3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5338元。大陈岛垦荒精神,还在历年抗台斗争中得到了丰富和升华,特别是在遭遇“麦莎”、“卡努”等强台风袭击时,大陈军民毫不畏惧,众志成城,取得了重大胜利。50年来,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椒江大地上涌动传承,成为鼓舞椒江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垦荒精神的感召下,椒江人民勤奋创业,敢为人先,从“两水一加”起步,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从昔日的滨海小镇到今天的台州市主城区。以2005年完成的经济指标为例: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3.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4481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0.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三区首位、全市第二。椒江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垦荒精神的结果。
    大陈岛垦荒精神,既是椒江人民对昨天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
  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椒江人民的创造活力。人的活力靠什么来支撑?说到底就是靠精神的力量,靠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不断弘扬,来进一步激活一个人的大脑思维、创造欲望,让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一江山岛精神一样,都是椒江区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这“两种精神”,去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专门把它列为全区实施责任分解抓落实的80项重点工作之一。此后,有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最近,区委还组织力量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概括、提炼与总结,即如前所述的16字。今日,我们宣传、解读16字大陈岛垦荒精神,就是要让这种精神为48万椒江人民所认同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共同致力于实现椒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大陈岛垦荒精神昭示我们:只要信念不动摇,精神动力就不会枯竭。人不能没有理想,人不能没有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支柱和脊梁骨。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就必定胸怀全局、兢兢业业,在位谋政、恪尽职守。它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心浮气躁、神情飘忽,更不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它要求我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冷静科学地分析矛盾与问题,努力排除各种艰难险阻,把事业推向前进; 它还要求我们有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以严谨、细致、深入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市三届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六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充分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台州市情、椒江区情,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台州的发展看椒江,台州的变化看椒江。”这是市委对椒江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椒江今后工作的殷切期待。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科教兴区、开放强区、三产活区、生态优区”五大战略,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大陈岛垦荒精神昭示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十一五”时期的椒江,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难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有。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困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我区发展空间狭小、环境容量有限、要素严重制约导致的问题日益凸现,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紧迫,还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更成为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能否克服困难,加快发展,要看广大干部群众是否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和本领。传承垦荒精神,就是要坚信人靠精神、事在人为,精神的强势必定能带来发展的强势。面对困难和挑战,“成功者想办法,失败者找借口”,我们决不能片面强调客观理由,悲观失望,一定要以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直面困难,正视问题,迎接挑战,真正化压力为动力,把困难当机遇,见微知著,积极应对,在攻坚克难中与人比本领、试高低,力争率先破解难题,赢得发展先机,共同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描绘好。
  大陈岛垦荒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彰显活力。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两个社会”建设的崇高使命与不懈追求,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尤其是要与时俱进地培育与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实践,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力争从创业走向创新,着力打造“活力椒江”。我们更要有“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改革创新精神和胆略,化挑战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由被动“倒逼”转向主动选择,从“适应性”改革向“预见性”改革转变。
  大陈岛垦荒精神昭示我们:艰苦奋斗作风没有过时,它过去需要,现在同样需要。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师。它代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其本身就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当年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建设“两个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赶考”的过程。“考”得合不合格,很大程度上就看我们能不能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下去。由此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在“两个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这也是弘扬垦荒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不可避免,挑战随时都有。让我们振奋精神,勇立潮头,携起手来,迎难而上,做新一代的“垦荒者”。
  (来源:《椒江通讯》 总第7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