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体检中心
健康园地
禁烟专栏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园地

三伏天最实用养生攻略来啦

2024年07月16日 245260次

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就像是二十四节气的“编外人员”,虽然不在二十四节气里,但却更能让人“记住”它的存在。


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1日,“三伏”长达40天。


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而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三伏天是养生的好时节,更是除病根的好时机。


“三伏养一夏”,会治病不如会防病!今夏就让我们一起来趁“热”养生,健康度过三伏天吧~


图片

防寒


十个人生病,有九个是因为“寒”。


在古代,人都是尽量躲着寒湿,但现在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制造寒湿,把自己身体毫无保留地暴露在虚邪贼风里面。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


关于如何防寒,《黄帝内经》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寒气”来无影去无踪跟贼一样,我们无法真正战胜它,但我们尽量去躲避它就好了。用老话来说就是——惹不起,咱躲得起!


那寒气哪里来的?一是吹空调吹进来的,二是吃瓜果冷饮吃进去的。


所以,要想去掉体内的寒气,应避免食用过多肥甘厚腻、生冷寒凉之物,如饮料、甜点、冰淇淋等。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以免增加脾胃负担,寒气入邪,抑制阳气。在不上火的前提下,尽可能吃温热的食物,这才是符合春夏养阳之道。


图片

多出汗


关于出汗这个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有些人要多出汗才好,有些人不宜出汗过多。比如胖的人正气足的人,多出点汗对身体就很好;而瘦人正气虚的人,就不能多出汗了。


身体不出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空调的滥用。人在夏天本来要出汗的,但是你经常待在空调房里,寒湿环境让体表毛孔关闭,汗就出不来了,汗出到一半滞留在皮肤里,形成各种各样的皮肤病。


三伏天多晒背,多艾灸,多泡脚,找到出汗的方法,把汗发出来,各种各样的皮肤病自然就好了。


图片

少出汗


刚才还让多出汗,这怎么又让少出汗了呢?很多东西过犹不及,如果出汗过多,也很容易让你越来越虚。


要知道“汗血同源”,出的汗不止是汗,更是人的气血能量!汗出多了,易把体内的能量散完。


那夏天出汗过多的人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出汗过多伤了阴分,平时多喝点酸梅汤来补充下阴分,或者喝生脉饮气阴双补。另外,自汗一般是气虚导致的,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来固表敛汗。


图片

祛湿


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让很多人没胃口、食欲不振、疲乏困倦。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长夏之际为脾当令,脾喜燥而恶湿气。


如何在三伏天来防湿呢?饮食上,如面条、米豆腐这类甘肥厚腻容易生湿的食物要尽量少吃;适当吃些清淡食物,茯苓粥可以吃一些,是非常好的。


还可以做做艾灸,泡泡脚,让湿气从体表排出去,体内的湿气就慢慢减少了。


图片

不熬夜


大家都知道熬夜伤身,但在三伏天熬夜不止伤身,还伤肝伤肾伤精伤气伤神。


因为人在这个季节内阳气很旺,人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白天的活动都是要消耗人体能量的,而能量是需要在晚上睡觉休息补充的。晚上睡觉就好比是在充电,白天活动就好比是在放电。就像是“手机的电量是一定的,没电了就得充”的道理。


很多人到了夏季凌晨两三点还在扎啤撸串。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晚上不睡是耗精伤阴,白天补觉是封杀阳气,黑白颠倒的结果就是人的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的结果就是生病……


图片

不要过于滋补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艾灸?其主要目的是疏通,排出寒气、湿气,把气血疏通,把经络疏通,这就是三伏天做艾灸的意义。


既然三伏天要“通”,那么三伏天就不要再去进补了!像阿胶,四物汤等这些补品,都有一个特性——容易壅滞、碍脾胃。在以“通”为主的三伏天吃补品,会让气血越来越堵,起到反效果!


图片

适当运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大寒大暑的环境中锻炼,可以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通过转腰、向下弯腰、仰卧起坐、健身球等运动,可疏通腰腹部气血,有助于强肾化湿。白天太热的话可以将锻炼安排在一早一晚,但切记不动。


刚才说了三伏养生在于一个字“通”。不动起来,怎么通呢?所以,请利用一切机会在三伏天多做运动,比你平时运动的效果提升好几倍。


最后总结一下,三伏养生其实不难,说白了就是:衣食住行少贪凉。


四季的温热寒凉,万物皆有规律,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夏天就该热着过,冬天就该冷着过,这才是健康之道,不要与之对抗呀!



来源:未来医生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