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重症医学科:生命守护的最后防线
近年来,医院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推进“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建设工程,依托浙一合作,提升临床专科能力,全力打造高质量健康服务。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院各科室的专业特色和服务能力,近日我院特别推出了“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专栏。让广大患者和市民更加了解我院的医疗实力和服务水平。本期带大家走进——重症医学科(ICU)。

目前,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主要分为以下3类:
(1)急性、可逆性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患者;
(2)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高危患者;
(3)慢性疾病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的患者。
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4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已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医护队伍。
团队先后获得2021年度三门县巾帼文明岗;2021年台州市呼吸机技能比赛团体三等奖;2021年台州市动脉血气护理技能操作优胜奖;2021年台州市机械通气技能比赛三等奖;2023年台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会ECMO《ECPR团队技能操作竞赛》三等奖。
重症医学科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以急性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和脑保护、急性肾损伤和肾衰竭及严重多发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治为核心的专科救治体系。已经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液净化、重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床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重症营养支持和重症超声监测等重症先进技术。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学科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BP840呼吸机,可熟练为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我院ICU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立PDT小组,由重症监护科主任罗良剑带领,从2013年开展到现在,已经成功为需要气切的患者完成治疗,技术娴熟。
PiCCO在重症医学科运用已超过10年,是我市最早开展PiCCO监测技术的中心之一。该方法对于指导循环和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医学科在2011年独立开展了CRRT技术,该技术不仅仅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还可运用于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非肾脏疾病的救治。目前每年进行CRRT治疗三十余例次。
体外膜氧合(ECMO)是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的手段。2019年学科首次运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1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合并气胸患者。2023年团队5人通过了浙江省ECMO专项培训。该项技术的运用已经成功救治许多例危重症患者,将他们从死神的手中夺回。
目前学科已经常规开展床边重症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或有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重症患者,获得极好的疗效。它可直视观察气管、支气管病变,消除呼吸道分泌物等引起的气道梗阻、支气管异物、大咳血等,在危重病急救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以上述技术为核心的器官功能支持,明显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期,为重症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显著提升重症患者整体救治水平。同时开展线上探视等服务新措施,重视人文关怀。此外,学科先后在多发伤、群体中毒事件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工作中发挥重要引领性作用。
自2013年与浙大一院重症监护科建立合作以来,该学科医护人员与浙一专家不断地深入交流与学习,充分利用省级先进的技术与资源,加快学术上的继承和人才的培养。为了方便县域医疗的发展与便利,2019年开始开展远程会诊中心,连线浙一专家给出诊疗方案与建议,让我县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级名专家的诊治。不仅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也带动了重症医学专科技术水平的新提升。
团队先后承担浙江省医学会课题《II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浅镇静的临床研究》1项、县级课题5个项目,研究成果在二级以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举办浙江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台州市继续医学教育3项。
(通讯员:郑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