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我院肝胆胰外科顾宏牵主任医师在患者李阿姨的胆囊中取出了整整191颗结石!这场“取石记”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更让李阿姨和家人后怕连连。手术前的一周,李阿姨真的是被折磨过来的,每天都上腹部隐隐作痛,吃完饭后尤其明显。本以为和以前一样是胃痛,吃点胃药,想想也会好转,可这次痛得特别厉害,而且持续时间也特别长。实在熬不过去的她,赶紧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腹部B超发现,李阿姨的胆囊内有大量结石,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才有了开头的一幕。面对这一结果,李阿姨满心疑惑:“我平时饮食挺注意的,也不喝酒,怎么就会长这么多石头呢?”医生解释道,原来,女性、肥胖、多次生育、40岁以上以及有胆囊结石家族史的人群,都是胆结石的高危群体。尤其是女性,由于运动和体力劳动相对较少,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导致胆汁淤积,为胆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晚餐最好20点前吃完,早餐一定要按时吃。喜欢吃夜宵,不吃早餐就容易得胆结石。因为晚餐吃得过时肝脏会分泌很多胆汁,但是胃肠的蠕动减退。注意动物蛋白质、谷类、蔬菜纤维素搭配食用。荤素搭配最有利于预防结石。此外,不要过度节食和素食。营养不良及素食都是胆结石的高危因素。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确实也会影响胆囊。女性压力大,易生气,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泄洪”,生闷气,就很容易胆汁淤滞,形成胆结石。腰粗也意味着肥胖,而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影响胆黄素的代谢,从而生成结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也会加重结石,甚至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晚饭后30分钟进行适当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胆管内胆汁的淤积,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方法。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结石的生长情况。一旦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式,一般腹壁上最大的切口也仅1厘米,创伤小,恢复快。最后,我院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患有胆结石的市民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了解病情发展情况,日常生活中如出现胆绞痛、右上腹部疼痛、恶心与呕吐、畏寒与发热、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来院就诊。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顾宏牵 肝胆胰甲乳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擅长: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腹腔镜手术(腹股沟疝等)、ERCP术及TACE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滨海新城院区)、周四上午(人民路院区)
(通讯员: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