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节,流感都会卷土重来,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招”。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流感呢?
一、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啥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属于呼吸道感染,但它们的“战斗力”完全不同: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高热(常达39℃以上),伴随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通常表现为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很少出现高烧和全身酸痛。
二、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预防三件套:疫苗+防护+免疫力
1
优先接种疫苗:每年更新的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即使感染,也能显著减轻症状。
2
日常防护不松懈: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戴口罩阻挡喷嚏飞沫,勤洗手(用肥皂搓洗20秒)切断接触传播,室内每天通风3次(每次30分钟)稀释病毒浓度。
3
提升自身防御值:保证7小时睡眠、每天摄入300g蔬菜+200g水果、适量运动(如步行30分钟/天),让免疫系统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三、得了流感怎么办?
科学治疗不踩坑
早期抗病毒治疗: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请48小时内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在发病初期(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合理用药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多休息,多喝水:高烧会导致身体脱水,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助于康复。
对症治疗:如果高烧难退,可适量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但不建议盲目使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无效。
4
注意隔离:流感传染性强,建议病人居家休息,避免传染给家人和同事。
四、这些人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意识模糊等症状,或是老年人、孕妇、基础病患者感染流感,需尽早就医,防止发展成重症。
小结
流感虽来势汹汹,但做好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早期治疗,就能大大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科学防治,让我们安全度过流感季!
来源:健康心血管
上一篇:乍暖还寒时,警惕血压波动
下一篇:防胖攻略,乐享年味不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