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龙头学科
卫生适宜技术
等级医院复评
阳光用药工程
>>卫生适宜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卫生适宜技术

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2015年08月18日 三门人民医院 166175次
    质量控制方案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抗凝治疗。进一步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技术。
    一、质量控制目标
    1.加强慢性病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2.通过综合管理实施,以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及严重出血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二、质量控制组织与分工
    1.成立了基地负责人牵头的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专家指导小组,对全县各基层医院推广技术进行指导;基地办公办公室负责对技术推广应用进行组织、督查、考核及验收,保证培训效果,以增强我县慢性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示范辐射能力,并最终达到省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要求。
    2. 《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慢性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组成立专门的项目推广小组,由我院心内科李明主任任项目负责人,吴晓峰副主任,邵云飞副主任医师,丁会芝主治医师为专家组成员。项目推广小组具体负责所承担项目的技术培训、带教、指导、质量控制及督促推广资料的收集、整理、信息录入。
    3、各家基层医院按要求派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参与项目培训、落实所培训项目的技术应用工作,各项技术使用后按要求进行专项登记,组织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参加各种健康培训教育,并做好宣教工作。
    三、   质量控制
    (一)加强培训
    各项工作的师资、以及工作者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一)  质控指标
    1、 工作指标
   (1)培训医护人员数/项目地区、培训场次
   (2)符合抗凝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剂规则治疗率与规范管理率
    2、效果和满意度指标
   (1)基层医院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2)医护人员培训合格率=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中考核合格人数/接受培训医务人员总人数×100%,达到100%
   (3)医护人员培训满意度90%以上
   (4)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规则抗凝治疗率提高100%
   (6)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INR达标率80%
    3、对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慢性病适宜技术使用开展质量考核、应用效果自评及持续改进,形成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绩效评价报告。
    4、由县卫生局对慢性病基地建设情况及项目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迎接浙江省卫生厅的验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