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体检中心
健康园地
禁烟专栏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园地

深秋时节话养生

2018年11月10日 949249次

霜降(10月23日)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从这天开始,秋天进入尾声,人的精气开始封藏。季节转换,冷暖无常,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以便为寒冷的冬天做好准备。故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补秋”要比“补冬”更为重要。
 
    一、深秋怎么吃
    深秋,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体体质。这个时节正是牛羊肥美的时候,可以适当煲羊肉汤进行饮食秋补,佐以姜、枣、葱白、当归、黄芪等补气益血、健脾的中药饮片,男女老幼均可食用。吃“迎霜兔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兔肉低脂高蛋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可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
 
    秋季燥气盛,易伤津液,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燥易伤肺,还会使人体免疫力减弱,不适应冬天的寒冷而生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应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也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

    深秋还可吃红柿子,以润肺去燥、补筋骨。柿子具有清热、润肺、祛痰、镇咳的功效。柿子虽好,但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时吃,更忌与酸性食物同吃。因柿子含有大量鞣酸、树胶和果胶,与胃酸或酸性食物凝结成硬块,形成“胃柿结石”。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舌苔厚腻的人以及有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的人均不宜食。
 
    二、保暖从脚和胃开始
    1. “寒从脚入”,深秋御寒当从脚开始。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热水泡脚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霜降后的气候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尽管应注意保暖,但也不要过早穿上棉衣。体质较好的人不必马上增厚衣,应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抗寒能力。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及老年人,为避免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衣,切不可忽增忽减,以防寒气侵袭,诱发新病。另外,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2. 胃的保暖也很重要。深秋及冬天气温较低,寒冷刺激使人的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同时,寒冷还可造成胃肠自身缺血、缺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引起急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对于曾患或已患消化性溃疡的人来说,此时应避免生硬、油、炸、煎、炒等难消化的食物和酒类、酸性饮食、浓茶、咖啡等。此时宜吃些半流质且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稍高的食物,如大米粥、蛋花汤、蒸鸡蛋、藕粉、蜂蜜、果汁等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