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肿标”升高就得癌了?
肿标升高并不能说明患癌,只能用于癌症的辅助诊断。
一些良性疾病和状态也有可能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
比如:
● 月经期、盆腔炎症、妊娠可能造成CA125增高;
● 胆道梗阻、胃炎、炎性肠病、吸烟可能造成CEA增高;
● 胰腺炎、胆道疾病、肝硬化患者CA19-9可以升高等等。
所以很难单凭某项肿标升高就诊断是否患有癌症,更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癌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问题二 “肿标”正常就不会得癌了?
很多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期的阳性率并不高,并不能全靠肿标来发现早期癌症。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为肿标正常就忽视了筛查体检,导致最后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
目前临床上可以作为早期癌症筛查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个:
肝癌指标:AFP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炎家族史者等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复查血清AFP并进行B超等进一步检查。
专家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癌某些睾丸肿瘤AFP也会升高。
前列腺癌指标:PSA
建议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每年检查PSA和直肠指检或前列腺超声,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从45岁就开始。
卵巢癌指标:CA125
根据临床医生判断,高危女性可于30~35岁起考虑每3个月~1年1次血清CA125和阴道超声检查。
胆囊指标:CEA\CA199
如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大胆囊息肉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胰腺癌指标:CEA\CA199\CA125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饮酒、有慢性胰腺炎发作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通过CA199、CA125、CEA筛查。结合CT、磁共振进行筛查。
专家提示:
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又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注重筛查。
但并非所有癌症都可以通过肿标来筛查,有些癌症其实目前并没有发现对应的肿瘤标记物。
想早期发现癌症,一定要针对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更针对性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