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无止境
阳春三月,随着董老太(化名)的顺利出院,困扰她多时的“小肚子”问题终于解决了。
2年前,董老太因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做了腹部手术,手术后半年在原来已经愈合的疤痕边上出现了一个鼓包,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用力就出来个小肚子”。近几个月,这个“小肚子”还在慢慢变大,有时候进食后还有点胀胀的不舒服。
董老太来到我院肝胆胰外科就诊,我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叶明一眼就找出问题所在,他向董老太解释,“你这个是切口疝,打个比方,就是衣服上破了个洞,得把它补起来,我们这正好有专门补洞的医生”。于是,董老太住了院,也找到了叶明口中说的那个专门“补洞”的医生——我院肝胆胰外科蔡翔副主任医师。
为啥说是专门“补洞”的医生?当然是有一项针对该病拿得出手的本领,让患者恢复又好又快。
入院后,在蔡医生及其医疗组的商定下,为董老太成功地实施了腹腔镜IPOM术,顺利地将董老太的“小肚子”给去掉了。
什么是腹腔镜IPOM术?
IPOM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的缩写,它的中文全称是“腹腔内补片修补术”,定义为通过各种方式将补片植入腹腔内,完成腹壁疝修补的一类手术。腹腔镜IPOM术则通过腹腔镜关闭缺损,并根据缺损的大小“量体裁衣”,将防黏连补片固定于缺损处腹壁,从而完成切口疝的整个治疗。

▲腹腔镜下切口疝缺损

▲补片腹腔内修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IPOM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特别是术后出血、血清肿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和开放补片修补,现已成为治疗腹壁疝的主流术式之一。
那么,切口疝为啥要补?
蔡翔医师介绍道,切口疝的形成是由于部分患者做完手术后,腹壁切口筋膜和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腹外包块,一般见于腹前壁切口,有的时候是1个,有的时候甚至同时出现几个。如果不及时处理,缺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腹腔内脏器疝出嵌顿导致梗阻等危急情况。
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是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最新技术。为了成为一名专业“补洞”医生,蔡翔医生这几年至浙大一院进修学习,师从于浙江省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沈倩云教授。目前,我院已顺利开展治疗切口疝IPOM手术,让此类患者享受到了更加专业、便捷、舒适的微创治疗,该技术的开展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