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心血管内科:妙手仁心托起患者“心”希望
近年来,医院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推进“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建设工程,依托浙一合作,提升临床专科能力,全力打造高质量健康服务。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院各科室的专业特色和服务能力,近日我院特别推出了“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专栏。让广大患者和市民更加了解我院的医疗实力和服务水平。本期带大家走进——心血管内科。
我院心血管内科是三门县医学重点学科。是浙江省首批、台州市第一家获得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准入资格的县级医院。2020年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学科以心血管介入治疗为主攻方向,同时重点开展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慢性病规范化诊治,是我县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专科诊治能力在同级别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的诊疗范围,主要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早搏、心动过缓等),心力衰竭、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晕厥,及高脂血症等。
目前心血管内科已常规开展各类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技术全面。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泵)及经皮心肺辅助循环(ECMO)支持技术成功救治多位心肌梗死泵衰竭、猝死患者,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并娴熟开展冠脉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优化PCI技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药物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各种类型永久起搏器植入(DDD、CRT、ICD、无导线起搏器等),及三维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各类快速型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室上速、房颤、房扑、室速、室早等)。
多年来,科室勤修内功,为三门百姓架起“心”的桥梁,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一流的医疗服务。目前,已经开设高血压、房颤、心衰等专科门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专科化的诊疗服务。
胸痛中心成立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胸痛中心的建设,规范了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立足指南,制定流程,形成一套切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同时,采用多学科联合模式,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疗通道,实现从患者发病、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的无缝对接。
目前,该中心主要诊疗范围涉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高危胸痛。自成立以来,每年救治百余名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据统计,我院胸痛中心最短D2W由建设前的平均120分钟缩短至平均67分钟,最短开通时间为仅24分钟,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县域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为给患者提供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已建立区域高血压慢病一体化管理,慢病管理实行责任区划分,责任医生与社区服务站医生结对,目前建立冠心病病友群9个,分村镇进行管理,设立高血压俱乐部,提升慢病患者就医体验。同时,科室有一整套完整、规范的慢病管理措施,包括高血压的达标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诊治、房颤的卒中防治、血脂的严格调控。
每年高频次组织专家骨干进社区、下乡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和推送医疗科普视频,组织急救培训,普及心血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我院2013年与浙大一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关系,作为首批合作科室,在浙大一院的帮扶下,心血管内科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还通过学术交流和专科联盟建设等方式,推动了医共体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期间,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派驻专家常驻我院,专家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在院开展带教查房、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帮扶,推动了心血管内科技术的进步。除常规开展的项目外,去年心血管内科还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术、FFR,CRT/ICD植入、左束枝起搏等技术,提高区域内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科室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先后承担、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2023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项目1项,2023年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2024年度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县域专项)1项。邵云飞主任参编心脏病血实践(2023)心肌病与心力衰竭。团队成员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学科已连续数年成功举办省级继续教育班及学术会议。
(通讯员:许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