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声科,每天都会碰到1-2例全身各种地方长了个疙瘩来做超声的患者,患者表现为包块处按压疼痛,超声往往检查结果为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担忧,但实际上它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且通过正确的医疗处理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
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表皮样囊肿吧。
表皮样囊肿又叫作“表皮包含囊肿”、“表皮囊肿”、“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是由包含颗粒层和角质层在内的表皮成分构成的位于真皮层和(或)皮下组织的囊性结构。囊肿内含有胆固醇结晶。偶尔可与表皮层形成通道。囊肿可继发感染,继而发生部分或完全破裂,此时囊肿内的角质成分可向周围组织扩散,产生炎症,后期还可形成瘢痕和纤维化。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因囊肿的类型和分期不同而不同:
①未破裂型:表现位于真皮层和(或)皮下层内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结节,与表皮相通或不相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部分囊肿由于含胆固醇结晶而在超声上呈“假睾丸征”,或者由于角质层的存在而呈“洋葱皮征”。胆固醇结晶呈极低回声或无回声。偶尔出现点状、带状强回声,提示钙化可能。合并炎症时,在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上可见囊肿周边血流信号增多。
②部分破裂:表现为真皮层和(或)皮下组织内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伴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周围的低回声区由角质扩散到周围组织所致。CDFI/CDE示囊肿周围血流信号丰富。
③完全破裂:表现为真皮层和(或)皮下组织内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有时可见无回声区域。可有囊肿周围组织回声增强和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超声科医生表示,超声检查是诊断表皮样囊肿的常用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结构,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影响美观或产生症状的表皮样囊肿,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应完整切除囊肿,避免残留囊壁,以减少复发。对于无症状且不影响美观的小囊肿,可选择保守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通讯员:林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