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医院新闻
护理天地
员工心声
医共体动态
>>医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天气渐暖,又见它

2025年04月09日 62232次

image.png

“哎呀,这东西在我腋下两天了,我才发现。”随着天气日渐转暖,蜱虫等媒介生物开始变得活跃。每年的4月份开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就开始增多。医生提醒:市民应注意做好防护,谨防蜱虫叮咬,预防蜱传染病的发生。

清明假期,患者小贾(化名)踏青回来后,总感觉自己的腋窝下有异物感,但不痛不痒她也就没在意。两天后,她还是感到不舒服,让丈夫帮忙看下,结果发现腋窝下有一个黑色的小点点,再仔细一看,是个虫子。
“当时我老公都还不知道是什么虫子,还是我儿子提醒我们,会不会是蜱虫。”小贾说,结果上网仔细匹对了一下,还真是。她的丈夫还在网上看到,说可以用烟头熏,蜱虫就能出来。小贾觉得不大靠谱,还忙来到医院。
来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后,医生很快就用镊子将整个蜱虫拔出,并对症处理。目前,小贾也没有发烧等情况,就让其回家继续观察。

小小蜱虫,还兴师动众来医院?它能有什么危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是它可怕的并发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带毒的蜱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传播。

潜伏期约为1—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症状伴乏力、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蜱虫叮咬后,如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会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症状,甚者会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但如果能早期发现、识别,并积极救治,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如果发现蜱虫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虫取出

但不可用手直接拔取

image.png

68岁的李大叔被蜱虫叮咬在腹部,当时他发现后立即用手拔出,没曾想,蜱虫的头部仍旧留在体内。几天后,李大叔感到腹部有红肿的情况,按压一下,有明显的疼痛感。于是来到急诊科就诊。医生查体后,进行了局部皮肤切除,才将蜱虫完整取出。

“蜱虫叮咬后,有一个7到14天的潜伏期,这期间,如果被叮咬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急诊医生表示,若被蜱虫叮咬应及时就医,由医务人员规范处置。

急诊科医生提醒,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近段时间外出踏青回来,检查有无被蜱虫叮咬。不幸被叮咬,也不要慌张,切勿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烟头或火源烫蜱虫,不要扭曲或猛拉它,以免导致蜱虫的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

(通讯员:陈   怡、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