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岁的李先生是一名电脑程序员,今年的五一也没有被公司安排值班,他在假期中彻底“放飞自我”。“每天基本都是熬夜打游戏,和朋友出来一起胡吃海喝。”李先生说,节后第一天上班,自己就出现了严重的头晕、心悸。于是赶紧来医院就诊。
同样,30岁的林女士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参加了多场聚餐,每天吃得都是火锅、烧烤、小龙虾、奶茶、啤酒等高脂高糖食物。节后第一天,她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状。来院就诊后确诊为急性肠胃炎合并肠道菌群失调。
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医生马小江指出,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失衡”,通常持续2-3天,但若长期未调整,可能诱发慢性疲劳或消化系统疾病。

马小江表示,生物钟紊乱、饮食失衡、心理落差是节后综合征的三重诱因。假期昼夜颠倒,节后易出现入睡困难、早醒。饮食上,高油高盐加重肠胃负担,会出现胃胀、反酸、便秘等情况。同时,从“休闲模式”骤然切换至“工作模式”,人的大脑需要重新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就容易出现上班提不起精神。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呢?四步“重启”你的身心
若假期日均睡眠不足6小时,节后首周可每日提前15分钟入睡,避免“断崖式早睡”引发失眠反弹。入睡前,提前2小时关闭电子设备,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刺激。
饮食上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兰花;补充益生菌,酸奶等。节后一周内避免咖啡因、酒精及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晨间唤醒:进行10分钟动态拉伸,促进血液循环;午间充电:快走或爬楼梯15分钟,提升下午工作效率;晚间舒缓:瑜伽或冥想20分钟,缓解肌肉紧张,降低皮质醇水平。
上班后,给自己列个任务清单,设立完成小目标。午休时,找个舒适的姿势,冥想三分钟,缓解上午工作的压力。下班后,可选择听歌、散步、泡个脚,放松自己的整个身心。
节后上班一两天效率低、没精神,
那是大脑在“闹脾气”
但如果以下这些症状一直在持续
建议及时就诊

节后综合征的本质是身体对“突然变化”的抗议。通过科学调整,大多数人可在3-7天内恢复状态,让我们行动起来,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宣传统战科、精神卫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