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体检中心
健康园地
禁烟专栏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园地

寒潮来袭 如何预防降温易感疾病?

2016年01月20日 三门人民医院 969189次
    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即将到来,面对严重冰冻和雨雪天气,我们该如何做好一些易感疾病的防范措施?
     一、心脑血管疾病:
      寒潮刺激会使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容易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这就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塞以及心肌梗塞等危险。尤其是本身曾患有中风、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因气候变化而旧病复发。
     防范措施:心脑血管病人和高危人群要尽量少出门,减少或停止晨练。倘若非出门不可,需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头部保暖。另外,在家中要适量运动,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饮食上,要少饮酒,忌食生冷食物,注意膳食平衡。情绪上,尽量保持平静,不大悲大喜。最近几天最好能经常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呼吸道传染病
寒冷天气,最先经受考验的要数我们的呼吸系统。感冒、流感、肺炎、老慢
支、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高发。老年人和儿童更是易感人群。
     防范措施:家中注意保湿,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出门最好戴上口罩,避免细菌病毒从口鼻进入体内,穿衣需薄厚适度,不宜捂出汗,否则更易患上感冒。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回家后马上用肥皂洗手,不用脏手抠鼻子。平时还可以辅以一些食疗方提高抗病能力,都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大有裨益。适时适当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三、关节疼痛
     除了本身就有关节炎的患者之外,正常人在寒冷天下,也会偶尔感到关节不适,例如膝关节疼痛、颈椎和腰椎疼痛等。
     防范措施: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做好肢体保暖工作,外出时戴上围巾呵护颈椎部位;不穿低腰裤,穿长款大衣,盖住腰椎部位;不穿短裙、短裤和丝袜,保护膝关节。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催进血液循环,同时起到保护关节的效果。规律进行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四、外伤骨折:
     气温骤然变冷,人体肌肉受到寒潮刺激,容易变得紧张,导致身体不灵活摔跤造成外伤。再加上雨雪冰冻,路面湿滑,也极易造成摔伤骨折。
     防范措施:1.一双“好鞋”。不要穿光底的鞋子,尽量穿鞋底粗糙、有花纹的平底鞋,具有一定防滑功能;2.管好“两手”。外出的时候,双手应戴好手套,不要放在口袋里,以调整身体平衡;3.走路“三四步”:就是走路的时候,身体略为前倾,脚下为碎步走,这样可以防患于未然。4.走路应选择没有积水的路面,切不可走危险道路,遇到斜坡不妨绕道,或者是抓住安全的牵拉物再行走,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5.在雨雪天如果必须要出门,需提前做好热身活动,把手脚都活动开。最好有亲人陪伴。出门时一定要穿一些比较厚的衣服,摔倒时吸收冲击力,避免用某一部位,肘关节或大胯着地,像运动员那样有一些滚动动作好一些。此外,在摔倒的瞬间还应注意,宁可手肘先着地,也不能让髋部、背部、脑部先着地,因为这些部位受伤会因卧床而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增加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机会。如果摔跤滑倒,出现红肿不要自己随意用红花油等药物搓揉,因为有活血功效的药会加重肿胀,不宜在外伤早期使用。6.开车一族低速行驶,避免车祸导致的外伤骨折。
     五、冻伤
     气温骤然变冷,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再加上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缩手缩脚,或在冰冷的户外时间过长,容易在鼻子、耳朵、面颊、下颚、手指、脚趾等部位发生冻伤。
     防范措施: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2.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避免烫伤;4.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5.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6.在寒冷的室外时间不宜过久。
     六、一氧化碳中毒   
      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居民尤其是农村常采用炉火、炭火等直接取暖,一些条件差的地方甚至使用一些柴火点燃后放在屋子里取暖,这种敞开式的取暖方式,伴随着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有车一族在密闭停开的车内滞留时间过长也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防范措施:1、不要在室内使用碳类或者煤气烧烤,如果一定要用煤炉取暖时,煤炉首先要装上烟筒,并检查煤炉和烟筒是否漏气,烟道有无堵塞,是否通畅,并根据当地风向确排烟方向,以防灌倒风。2、俗话说“宁可冷清清,不能烟熏熏”晚上睡觉,不要堵上炉火的风门,屋内要设通风口,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3、刚刚生着的煤炉,最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应及时打开窗户通风,并等炉火着旺后,再封火。封火后对燃烧未尽的炉灰,应及时清理。4、如果不小心发生了煤气中毒,应迅速打开门窗,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安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于吸入新鲜空气,有条件者给予吸氧。轻度中毒的病人,症状很快消失,几个小时,或1-2日内就可以完全恢复。若病人出现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除保持良好的通风外,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如果是多人煤气中毒,救治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孩后大人,要迅速转移救治。5、呆在密闭停开的车内要每隔10分钟通风一次,切忌将小孩单独长时间留在车内。
     七、如何提升御寒能力
      1.多运动多出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锻炼方式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而定。
      2.早上床睡足觉:早睡以养阳气,冬季要保证充足睡眠,才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身体的抗病抗寒能力。
      3.巧进补养身体:冬季应为养肾的季节,隆冬进补可使身体更强壮,少生病。阳气偏虚者可选羊肉、鸡肉等;气血双亏者可吃鹅肉、鸭肉等。不宜吃生冷者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等。
      4.护好脚全身暖:足部受凉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所以要格外注意脚部保暖。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最好同时刺激双脚穴位;每天散步半小时;坚持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5.喝热茶养阳气:冬季喝茶以红茶为宜,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增强身体抗寒能力。
      6.喝点粥防受寒:早晨喝点热粥,有助保暖,预防受寒引起感冒。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7.勤通风更抗寒。冬天一到,一般家庭往往会门窗紧闭,缺少氧气会使人头晕胸闷,温度过高也与室外形成巨大反差,出门后更易感冒。最好每天早中晚都开窗通风20分钟,室温控制在16到22摄氏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