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体检中心
健康园地
禁烟专栏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园地

健脾益胃话生姜

2016年04月26日 三门人民医院 968180次
    生姜是家家户户厨房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也是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共有113张方,其中含有生姜的方子就有37张。
    我们先看生姜的性味。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辣),具有发散和祛寒的特性;同时生姜色黄,在五行中属土,对应中医的脏器是脾胃,所以生姜主要归脾胃经,是治疗脾胃病的最常用药物。
    一、生姜的常用功效
    1.健脾开胃:对于脾胃阳虚,寒湿困阻引起的食欲不振,食用生姜可起到健脾温胃,祛除寒湿,具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同时,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为使病人不因为长期服药,损伤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下降,常于方中加生姜(虚证常配伍大枣)。
    2.补虚: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是“后天之本”。由于生姜的健脾开胃功效,所以一些补虚方药少不了生姜。如中医补虚名方炙甘草汤、薯蓣丸等。
    3.止呕吐:唐时名医孙思邈曾说:生姜是“呕家之圣药”,可见生姜止呕吐效果特佳。中医治呕吐有专方“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二味药组成。有时,病人因呕吐导致不能服药,可先喝几滴生姜汁,常能让其服药不吐。
    4.除臭气:《珍珠囊》曾说生姜:“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食用生姜可除口臭;同时经常食用生姜也能消除体臭。中国人少有体臭,但西方国家的人体臭较明显,尤其是一到夏天则体臭难闻,可能与中国人多食姜有关。
    5. 祛风寒:清代名医陈士铎:“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如因淋雨受风,感受风寒湿之邪,可冲服生姜薄荷,或可生姜配红糖煎服。当然进行一些配伍,生姜可治体内一切寒证。
    6.解毒:生姜作为厨房中常用的佐料,不仅仅只限于调味,中医认为可解鱼蟹毒,防止食用鱼蟹而产生腹痛腹泻,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另外还解中药的半夏、天南星等有毒药品的毒性。
    7.止咳:生姜的温散之性可散寒气、祛湿气,故对于寒饮犯肺的咳嗽生姜可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8.治脱发:斑秃可用生姜切片,摩擦局部;也可以生姜榨汁,将头发打湿,戴上浴帽,1小时后以洗发水洗净头发,一周2-3次,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二、“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中医说法:中医认为,春夏之际,食姜更有益于人体,而秋冬季节,常人应当少吃姜。以春夏之季,天地之气是升散的,而生姜作为温散之品,同气相求,吃姜有益。尤其夏季,人多贪凉饮冷,寒    湿内侵,食姜可防治寒湿伤人。秋冬则天地之气是收敛闭藏的,生姜之升散之性有违天和。古人云:“秋不食姜者,盖以燥金主令,天道敛收,姜则味辛,善散肺气,人禀天地以生,未有干天地之和而犹受其益者。谚所谓夜不食姜,亦以夜气敛而姜性散耳”。根据生物全息律,一天分为四时,早上相当于春天,中午相当于夏天,傍晚相当于秋天,夜间相当于冬天。所以一天之内,又以早上吃姜为好,夜间避免吃姜。
    三、吃姜的宜忌
    姜是温散食品,所以阴虚阳亢体质的人不能吃姜。明代医家李时珍说:“食姜久,积热患目,及病痔人多食兼酒,其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也就是说有眼病、痔疮、痈疮的病人,最好不要吃姜;姜和酒不要一起吃,否则更助其热,古人尚有“姜酒烂肺”之说。另外,孕妇也不宜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