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忙碌留给自己 将快乐送给世界
2016年11月29日
三门人民医院
6042204次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激发了市民的生育热潮,而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县也正式进入二孩生育的高峰期,在父母们为新生儿欢庆,收获喜悦时,我院的产科却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分娩人数和住院人数双双飙升,甚至连连创出历史新纪录。纪录背后,是产科医生、护士几乎放弃了该有的休息时间,全部投入到备战中。而这种高压的状况,甚至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今天,让我们走进产科,看看那些忙碌的身影。
忙碌的一日
11月16日,我院中医院院区住院大楼3楼,走廊上布满了床,除门口稍有点空隙,到处塞得满满的,不时传来新生儿洪亮的哭声。而在2楼,同样人满为患,一些产妇挤在椅子上,家属陪伴左右,医生和护士也是行色匆匆,不断穿梭于病房之间。
“我们不是在病房,就是去手术台的路上。”一位护士仿星巴克的广告语来形容她们当下的处境。
1987年的邵姗姗,在产科已有3年,当日为日班,负责接收病人以及病房各类事务的处理,从早上7点30分开始,到下午3点45分,这才缓过一口气,喝了口水。
产房班的医生戴婵娟则表示,自己当天共完成4次剖腹产手术,从上午7点30分上班到12点30分下手术台,就没歇过,中午还是在手术台吃的“误餐”。
陈丹丹、祝青霞两位助产师,也是从早上忙到下午2点30分,这才吃了点饭。超长的工作时间,让她们精疲力竭,无力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被同事们笑话是披头散发、形同鬼魅。
而在医生办公室,产科护士长章文君对着厚厚的一叠病历,一一核实,今天,她是行政班,但一早就去帮忙搭手处理各类事情,只能趁着中午的空隙,处理各种行政任务。
……
11月16日,我院产科共有10几个宝妈自然分娩,并进行了7台剖腹产。看似平凡的一日,却让产科的医护人员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而这只是她们这阶段忙碌过程的一个缩影。
忙碌已三个月
从9月份开始,我院分娩和出院妇女就明显增加,9月份,分娩人数339个,10月份达454个,同比增长均超过50%;而出院人数方面,10月份达614人次,11月1日至15日就达到337人次,预计总量还会超过10月份。
“这种情况,我从业20多年,从没遇到过,医院也从没出现过单个月分娩人数超过400人的。”章文君分析道,人数的骤然增加,主要源于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导致有意愿生孩子的人数明显增多。
据统计,我院产科现在每天接收的患者数量都在20人以上,仅11月16日,白天就进行了7台剖腹产手术,当日下午1点30分至4点,自然分娩的产妇有8个。此外,由于宝妈各种不确定性,夜间就诊的患者特别多,仅10月份,我院产科夜班收住的产妇就达到287人。
这都加重了产科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医护人员近几个月都没什么休息时间。
据了解,针对“二孩潮”的涌现,我院并非没有准备,产科今年也新增了医护人员,但一名合格的医生、助产士成长周期较长,新到人员并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与此同时,产科也有8名护士进入“二孩”状况,又造成了人员减员,加剧了大家的压力,导致多数医护人员每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如果是副班或者休息,没有被叫来参加救治,那简直就是中了大奖。”戴婵娟话语中充满了苦涩之意。
危病重患者明显增加
在这一波“二孩潮”中,由于不少是高龄产妇,也直接增加了生育风险。
11月8日晚上11点,我院产科正为一个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而奋力作战。当日原本休息的葛思妍、芮燕文两位医师也赶来助阵。由于手术复杂,从晚上11点一直延续到次日早上7点才完成。当别人可以松口气时,葛思妍、芮燕文两位医师却只能扛着疲惫的身躯,一如往常地上班。
11月11日,在很多人还沉浸于“双十一”的购物狂潮中,产科安排了7个剖腹产手术,这样的台数在平时算多了,在当日上午,却出现了意外。当日,一名孕妇出现肚痛的状况,需紧急手术,在进行过程中,却发现患者有羊水栓塞的情况,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
我院当即组织专家,产科主任章惠琴以及多名产科医护人员也参与其中,导致其他手术被迫停止。手术从上午7点持续到下午4点,最终产妇得到成功抢救,而章惠琴却得不到半点休息,继续投入到其他手术中,直到当晚9点,她才歇了歇。
这种参与救治危重病患的故事,几乎天天发生。
据10月1日至11月16日的数据统计,产后出血的患者就有54个,都需经过专门的手术处理,其中更有两个是羊水栓塞的患者。而在11月16日当日,7个剖腹的产妇中也有4个出现了产后出血的状况,最终得到妥善救治。
下一篇:我院开展登革热诊疗知识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