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全国爱牙日】爱护口腔健康就是爱护全身健康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六月是一名5岁的小女孩,平日里最喜欢吃甜的零食,尤其是对糖情有独钟。她的奶奶说,经常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将放在家中的喜糖打开,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能吃掉十几颗。常年吃甜食,但家人又对口腔健康不是特别重视,认为还是乳牙,不会有什么事情。甚至奶奶还认为,乳牙蛀掉也没什么事,反正还要换牙。
一天下午,六月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哭着对妈妈说牙疼。妈妈就赶紧将她带到医院就诊。一检查,发现六月的大牙已经蛀了好几颗,有两颗特别严重。口腔科医生给六月进行了处理。由于孩子小,处理牙齿有一定疼痛感,怕孩子不配合治疗,医生就建议使用了麻药。这一次的治疗,让六月的妈妈很自责,让孩子遭了罪。牙疼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这期间六月的胃口也变得不好,精神也不佳。
其实,口腔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健康,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学会自我维护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维护口腔健康呢?我院口腔科医生给您支招。
一、每天至少有效刷牙两次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饭后漱口,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晚上睡前刷牙后不应再进食。
二、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
先将刷头放于后牙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上牙向上,下牙向下,与牙齿大约呈45°角,轻微加压,前后颤动10次左右,然后将牙刷向牙面转动,上下拂刷。
三、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
牙齿与牙齿之间的间隙称为牙缝隙,牙缝隙最容易滞留细菌和软垢。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缝隙,如果在每天刷牙后,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缝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
四、使用含氟牙膏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牙齿脱矿和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
五、科学吃糖
糖是人类的主要营养要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因此,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
六、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常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还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七、孕前应该全面口腔健康检查
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在怀孕早期或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八、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
牙齿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十分困难,面容明显苍老。因此,无论缺牙多少,应在拨牙后2—3个月后进行义齿修复。
九、维护口腔健康必须要从娃娃抓起
婴儿出生之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或软毛牙刷为孩子擦洗口腔。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地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3~6岁开始,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转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6岁以后,儿童基本掌握了刷牙方法,但家长还应监督孩子,以保证刷牙的效果。
作为与浙大一院非固定合作科室,我院口腔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已开展种植牙技术,设立口腔牙周病专科门诊,为市民口腔健康竭诚服务。随着合作深入,定期安排浙一囗腔颌面外科专家门诊坐诊,同时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及相关指导,开展GPR、上颌窦提升术等新技术。此外,还派送科室人员到浙一口腔科进行为期1-3年的进修学习或规范化培训,提升专业水平。2018年成为首批浙大一院囗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会员。浙大一院口腔科专家每周六定期坐诊。
(通讯员:王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