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 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你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
自从人们知道我们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我们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动不动就用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大约在你40岁后,我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长大之前发现我,在40岁前做检查。
这么长的时间内,你都不去找到我,那么,我就能顺利地长成一个癌瘤了。
1.胃息肉:大多胃镜下就切了
约有1~5%的胃镜检查者发现有胃息肉,其中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低约为0~5%;后者癌变率则高达25~50%!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胃息肉与长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饭菜和腌制食品、饥一顿饱一顿、吸烟、嗜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表明,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炎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大约40%的人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什么时候要切除?

什么人要筛查?
胃息肉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大便潜血和胃镜检查。即使息肉切除后,每1~2年也要复查胃镜。
2.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肠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两类,前者大多不会恶变,而后者的恶变几率则比较高。据统计,有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发现并切除它!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遗传、高脂肪饮食、果蔬摄入少、吸烟、肥胖、缺少体力劳动等。
什么时候要切除?

什么人要筛查?
建议健康人群从5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若结果正常,可以过5年后再检查。
3.胆囊息肉:小心真性息肉
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性息肉,喜欢组团出现,直径大多小于1cm,只是胆固醇结晶,基本没有恶变可能。
而真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样增生四类,其中胆囊腺瘤是最危险的,虽发病仅占胆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变率约30%,一般喜欢单打独斗。
为什么会长胆囊息肉?
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喜欢油腻饮食,如火锅、烧烤、蛋黄、动物内脏等;饮食不规律,如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经常熬夜和生活不规律;有家族遗传史等。
什么时候要切除?

什么人要筛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腹部B超筛查。没有高危因素,息肉小于1cm,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3~6个月复查1次超声,如结果持续良好,可改为一年复查一次B超。
4.鼻息肉:术后注意预防复发
鼻息肉的癌变风险相比肠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但如果经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龄又大,少数可发生癌变。鼻息肉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烦恼,因为其一般长在鼻窦处,会阻碍鼻窦通气,进而引发鼻塞、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现。
为什么会长鼻息肉?
一般认为慢性感染和过敏是诱发鼻息肉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鼻息肉与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可能也有关系。
什么时候要切除?

5.声带息肉:休养好,通常会消失
声带息肉的癌变率比较低,声带息肉发生癌变常是突发的,且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声音嘶哑是声带息肉最为直接的表现,息肉的大小决定了声嘶的轻重程度,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
为什么会长声带息肉?
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用声不当或不良的发音习惯;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慢性喉炎;长期烟酒刺激;过度劳累、熬夜形成亚健康状态等。
什么时候要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