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烦恼”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值班的那天晚上,消瘦的身形,略显苍白的脸色,推开病房的窗户,问我们:“阿姨,可以测血糖了吗?"因为要测餐前血糖才可以吃饭的他已经很饿了。护士小姐姐问他,你会自己测了吗?他点点头,“会呀,在学校就是我自己测的”,随即熟练地给指尖消毒、针刺、用棉签擦掉前血后,顺利挤岀第二滴血,拿起血糖仪沾血检测,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脸上也无任何痛苦的表情。再看他指尖密密麻麻紫黑色的针眼,我们既佩服又心疼孩子。虽已是懂事的年纪,仍正是爱吃的时候,得了糖尿病就几乎剥夺了他吃零食的权利,连普通的吃饭也要小心翼翼。每天还得忍受指测血糖及胰岛素注射带来的疼痛,至少得自己扎自己9针。尽管他已经做到尽量不任性了,这次还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血糖失控,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医院。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糖尿病属于“老年病”。实际上,儿童青少年甚至婴幼儿也会患糖尿病。新发的儿童糖尿病中有90%以上是1型糖尿病,这与成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是有很大不同的。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其患病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原因有关。其起病较急,症状开始时比较明显三多一少。
何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消瘦)。具体表现为
1、突然岀现饮水量、排尿次数增加,尤其是夜间起夜次数变多。
2、5岁以后突然出现尿床的现象。
3、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绝症
全家的共同努力很重要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持之以恒按照医嘱坚持,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以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为主。
饮食治疗
病房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
家长:以后我们孩子水果不能吃、冰激凌不能吃、蛋糕不能吃,也太可怜了。
糖尿病饮食要纠正三个错误观念:
少吃点就可以控制血糖了×
甜的都不能吃,咸的就可以吃×
听说某种食物能降糖,拼命的多吃×
糖尿病饮食是一种健康的平衡膳食,家长需要学会看食物的成分表,会精确的计算食物和血糖之间关系。
每日的热卡的需要:
总热卡kcal=1000+年龄×(70~100)
饮食营养成分的组成及分配:
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30%,蛋白质20%
三餐热量分配:
可以根据家庭饮食习惯而定:1/5、2/5、2/5或三餐各1/3
家长懂得越多,孩子吃的越自由。
药物治疗
确诊1型糖尿病后,“小糖豆们”是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并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调节药物用量,按时随访。可以选择传统的胰岛素笔,也可采用胰岛素泵。但由于胰岛素泵需要24小时佩戴和随时调整剂量等原因,大部分的“糖宝宝”难以坚持。这个时候就需要宝爸宝妈们与宝宝一起应对困难,经常与宝宝学习胰岛素泵的相关知识,监督宝宝是否正确调整剂量,多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宝宝赶走自卑心理。
血糖监测
“小糖豆”应根据治疗方案灵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进而避免低血糖发生。
建议每天监测3-4次。任何突发身体不适、剧烈运动前后、饮食显著变化应及时监测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7.5%),血糖控制宁高勿低。
运动治疗
糖尿病的孩子也可以运动,而且更需要科学运动。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及胰岛素的用量,更有助于降血脂,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运动目标达成的十条建议
1.邀请其他人(家人朋友同学居)共同参与
2.运动时间片段式进行,如2个30分钟或是4个15分钟
3.做你喜欢的运动
4.循序渐进,尝试每一天都多做一点
5.保持运动记录习惯,下载运动APP
6.因地制平运动项目
7.累了或其他不适,可以做一些轻松运动如伸展运动或是在房间内走走
8.久坐时做一些四肢伸展运动或扭动头部臀部等运动,或用弹力球做握拳运动
9.打扫卫生也是很好的运动
10.享受运动的快乐
糖尿病教育
加强儿童糖尿病疾病的知识普及,包括胰岛素泵的使用、血糖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不能只关注血糖波动,更要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家长要积极配合,
一方面控制疾病,让孩子学会与疾病共存。另一方面摆正心态,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依从性。好爸好妈胜过好医护!
儿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