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 更进一杆| 三门县人民医院2021年度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评估成绩优秀!
近日,浙江省卫健委公布了2021年度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评估结果,此次评估对象为承担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的13家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和32家山区海岛县县级医院。通过统一评估,其中成绩优秀的11个。

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是“双下沉、两提升”的2.0版。2021年5月,我县与浙大一院合作迭代升级为“山海”提升工程,并与浙大一院签订医疗合作细化协议,实施“3342X能力提升”的任务目标。合作以来,浙大一院每月均有30余个学科专家在院手术、坐诊、会诊、查房,实施科研教学指导,合作成效显著。我院借势攀高,不断蓄力储能,深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在现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基层版基础上,力争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评审,不断提高县域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
此外,为更好承接山海工程的卓越与厚重,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力争将优质资源融入生根,截止2022年7月底全院新开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其中固定合作科室新开技术项目36项,四大重点专科三四级手术同比增28.98%,占比达35.40%。全院获新一轮县医学重点学科18个,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立项20项,获省基础公益项目1项,专利8个;发表SCI论文8篇。组织开展全院性业务学习讲课,由8位浙一专家开展一对一“师带徒”帮扶,培养我院骨干11人;同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接收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人员,从临床延伸到科研专业,目前已有3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室等进行科研能力提升培养。
据悉,自2013年6月开始,依托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双下沉、两提升”的战略部署,与浙大一院建立紧密型医疗合作关系,成为浙大一院三门湾分院。牵手浙一集合优质资源,现建有9家浙一名医工作室,30余个(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内分泌科、感染科、麻醉科、骨科、神经外科、疼痛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眼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等)学科团队固定或不固定驻院实施全方位帮扶,大批新技术、新项目脱颖而出,实现技术项目创新200余项,无痛技术、介入手术、微创技术等大力发展,持续填补了县域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多项“高精尖”手术在治疗和效果上实现与浙一同质化,并于2021年将合作正式升级为山海提升工程,带领医院发展进入“加速度”时代。医院已获2个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18个县级重点(扶持、培育)学科,5个县级救治中心,其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达到国家级建设标准。目前拥有高级职称257人、硕士66人、台州市知名专家工作站1家,县级名医工作室9家;获省级以上人才称号7人次、市级人才称号68人次;近5年共获省部级科研立项9个,市厅级61项;发表SCI论文27篇,获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80个,其中省级36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2项,软件著作权49项,发明专利1项;已获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医院在学科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领域均居省内同级医院领先地位。
从“双下沉 两提升”工程到“山海”提升的迭代升级,我院与浙一的医疗合作迈入全新时代。从过去的专家沉下来帮、医生带出去学到现在的“传帮带”促使技术理念留下来共建,在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专家队伍”才能让优质的医疗真正惠及每一位三门百姓。我们将以山海提升工程为依托,将一如既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合作的深度,将浙一优质的管理、服务理念扎根三门,把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三门,进一步提升三医的核心竞争力,让三门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王珍妮、陈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