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采药记
2016年04月13日
三门人民医院
788806次
编者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习本草更当如此,若不身临其境,则难以参悟其中玄机,遥想当年医者,晴日背篓采药,悬壶济世救人,是何等的潇洒!今天为大家奉上的是有关采药的美文。读完这则采药文章,相信您会对中药有更多的认识!
又到了一个星期的周末,同事邀约,一起去爬皇嬉梁去,我摇摇头,没兴趣。犹记得20年前我爬上去过,那时候年轻,手脚还利索,现在似乎没有了这股勇气。接着,他又说:上山识药、采药去,再请几位江湖上的“药王”朋友同行,我一下来了精神。
“古人采药都是带上干粮、背上竹篓、手握小锄、脚踩云烟、攀峰越险……”我和女儿朗朗如是说。“恩,听上去是一件神秘又浪漫的事情,我也去。”女儿欢呼雀跃道。
早上8点,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江湖“药王”。在我的想象里,“药王”这类人物出场时,应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黄药师,性情孤僻、狂傲不羁、邪中带正的,亦或如道教里淡泊名利、一生参悟医道,踏着徐徐清风而来的马丹阳......然而眼前的这位老者叼着香烟、拎着麻袋,虽然鹤发童颜、满面红光,但少了那么点儿仙气。
队伍在林场木屋前稍作集结,就沿着山路徒步而上。没有了车马的喧嚣,四周显得格外的清净。层峦叠翠、林泉淙淙、竹影清风,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菩提世界,这里的一花一木都成了至美的风景。
“药王”开始发挥优势,从大山的名字由来到山上石头的神话传说,从叶片脉络纹理到花茎根的名称药效,那些被我们称为路边的野花和茅草,在“药王”的眼中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草药。跟着一起爬山的几位年轻的同事(中医师)几乎听得入了迷,握起笔不停的写写画画,姜童鞋抱着相机及时的拍下药用植物的全貌,这时方才意识到,中医学身临其境之学习妙处;而我这个门外汉也没闲着,一路下来,收获颇丰,居然也认识了木通、野姜、金钱草、当归、仙鹤草等中草药。
瞧!这就是我们的姜伟强主任(右一)
忽然,一棵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吸引了大家,原来它叫紫花地丁,据《中药大全》记载,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平时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它那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那淡到极致的美,不温不火,不骄不躁,真叫人喜欢!
行至山腰,跟着“药王”走入无人小径,只见眼前杂草茂盛,高如一人,若一人独行,很容易被淹没其中再难寻觅。可是熟路无仙草,尽管内心惊悚,我也只得硬着头皮跟进,好在“药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即使在荆棘中穿行,依然不影响观风纳景之情趣。
山越来越陡,步履渐行渐重。抬头远望,目的地似乎依旧遥远。转身回首,山下满眼翠绿,明眼洗心,竟心生醉意,不愿前行。好在女儿朗朗始终不离不弃,对我以茶水糖果哄之诱之,于是豪情再起,斗志重生,终于在中午12点,到达海拔近千米的顶峰——皇嬉梁。
站在和云霞一样的高处,俯瞰人间烟火,那里有我熟悉的一溪一河、一瓦一檐,依稀可见的山涧林场,竹篱木屋,青石小路,不由得让人滋生诗意旷达的想象:闲情周末,让我们远离浮世,日出采药制药,日落赌书泼茶,看文火慢熬,药香萦绕……
(通讯员:侯鸽平)
上一篇:医护人员友谊的小船不会说翻就翻
下一篇:我院服务礼仪改革,义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