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西医结合科的护士们点赞
2016年10月18日
三门人民医院
788821次
众所周知,在中医院院区住院部四楼有一个特殊的科室,科室收住的大都是肿瘤晚期患者,癌症疼痛患者,癌症化疗患者以及失去治疗意义的终末期患者,我想这样的科室应该是大部分市民不愿意提起的科室,便是中西医结合科,可就是这样科室有着14位美丽善良的护士。
她们每天身穿护士服,头戴燕尾帽穿梭巡回于病房和走廊之间,重复着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血压等繁琐的护理工作,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每日,忙碌在病房中,守护在重病患者的床旁,面对的是一张张痛苦,憔悴的面孔,工作是精细的,繁琐的,责任心重于泰山。生命脆弱而又顽强,昭示出护理工作的圣洁和非凡,为了不能有丝毫的护理差错,每项工作都细致入微。
对中西医结合科患者毫不夸张的说,在生命的单程列车上,是护士的服务才使人生旅途的终点得到延伸。
有人说,一个人在疼痛时是最无助也是最需要关爱的,你把患者放在心中,把患者的疼痛放在心中,就一定会迎来患者和家属的笑容。是的,自2013年中西医结合科成立以来,我们便努力投身于癌症疼痛管理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护理疼痛管理,我们科室指派了李晨和徐珊珊两位护士到浙一及省中医院进修学习,不负所忘,我们成功的成为了浙江省第三届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帮助了一大批癌痛患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付出也就有了回报。在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平凡中的伟大,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
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护理人员应该将病人的感受永远放在第一位。一名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宋某曾经对我说:“我在生活上再苦再难都可以忍受,但疾病的痛苦使我在精神上无法承受。”在治疗期间,每个病人不仅需要身体病痛上的治疗,精神上的安抚也是必不可缺少的。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最能体会病人肉体与心灵上的痛苦,所以护士更应该以无限的爱心关爱患者,才能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作为科室的一员,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他们说:“我喜欢住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你们护士陪伴我们,每天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吃住,关心我们的疾病,关心我们的内心想法,在家里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病房里的患者总是一住就是好几个月。
住在25床的陈阿婆已经住在中西医结合科快三个月了,对于她来说感受最深的便是我们护士的高超操作水平,她总是笑着说:“我以前在XX总是打针打不进,每回要被打三四次,手都被打肿了,在这里基本都是一次就打好了,这里的护士水平好,打针技术高啊!”享受这种称赞最多的就是责任组长孙情月护士,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护士,不仅仅有着高超的穿刺技术,更多的是日常护理经验和替患者着想的心。我想护理人员只有对患者真心关爱,并且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才能得到病人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工作更趋于完美。
说起打针难的问题,便要提起李晨护士,她除了在我们科室日常工作外还有另一个工作,便是要为整个医院行PICC管穿刺。她是我们科室唯一一个有PICC穿刺证书的护士,她总是在病人有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病人面前,大多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患者穿刺以便及早解决患者静脉差、输液难的问题。
人们说护士是天使,因为护士从事着最平凡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惧感染的风险,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科室里的护士大多是90后,她们一毕业就被分配到这个科室,在她们还没学会如何孝敬自己父母的时候已经学会为患者擦身擦屁股了,在她们还没开始享受找到工作的愉快便开始面对病痛的残忍,在她们还没有开始享受恋爱的快乐便要整日整夜照顾被疾病和痛苦包围的患者,因为她们所从事的就是天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呵护健康、挽救生命,对待所有的病人不论地位高低、职业贵贱,都一视同仁,给了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中西医结合病区的丁卫亚护士长总是不断的自我要求,也严格要求每位护士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将病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进行护理,让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化的服务。我想住过中西医结合病区的患者和家属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个性开朗、豪爽,有着阳光笑脸的护士长。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爱心帮助他们减轻痛苦,为他们支撑起无力的生命。
(通讯员: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