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科普知识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都是通过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自己的血压高。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即使有轻度不适,病人主观感觉与血压升高程度并不一致。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高血压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压也不进行治疗。多数高血压悄然起病,直到引起严重心脑血管损害才被发现和重视。
一、什么是高血压?
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需要强调的是,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三次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除遗传外主要包括: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长期精神紧张等。
二、高血压危害大,但可防可治
高血压主要危害在于长期高血压所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
1、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病?
1、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6克,大约为一平啤酒瓶盖。
2、合理膳食: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合理减肥、控制体重: 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4、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5、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6、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四、高血压病的治疗:
1、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长期规范化治疗。
2、降压治疗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慢性肾病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部分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不宜降低至60mmHg以下。
3、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4、降压治疗的方法:一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生受益。
5、不盲目相信小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6、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7、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很重要。在长期治疗中,要定期看医生,以便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生活方式,还可以检查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早期防范。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每月随访一次,病情较轻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