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医院新闻
护理天地
员工心声
医共体动态
>>医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优秀医师映初心】李仁战:33年阅“人”无数却从不厌倦

2020年01月13日 2874728次

 

在去年三门县第二届中国医师节表彰晚会上,从医33年的李仁战,是唯一一位获得优秀医生的放射科医师。放射科医师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常常被人们称为“拍片子的”。

 事实上,放射科影像检查诊断可以说是临床医师的“眼睛”,是临床治疗和手术离不开的“路标”。放射科医师每天都要阅读上百位患者图像,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他们的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决策,决定着患者的喜与忧,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而李仁战就是这样一位资深的放射诊断医师,也是迄今三门第一位放射科主任医师。他从1987年毕业踏入放射科那天起,一干就是30余年,这些年他阅“人”无数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年阅片量达十万份;他成天与穿透人体的“医疗机器”打交道,钻研医疗设备身上那些专业的参数、性能和专业英文词汇,那些“高冷”机器早已构成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透过笔者的视野,让我们走进这位只专注影像世界的医生。


他有一群特殊的“好友”——来自“影像世界”

6371450731097463886245716.jpg

在采访李仁战的过程中,有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李医生在显示屏前审核报告时,会习惯性“往前推推”眼镜,不时又往后“挪了挪”椅子,调整自己的坐位,殊不知这是职业伤害造成的被迫习惯。八九十年代初,那时放射防护工作、设备不如现在完备,包括最早一批放射从业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既是拍片医师又是诊断医生,拍片、透视直接暴露在射线面前,常年下来,在不到40岁的年纪,他的眼睛既近视又远视,外加晶体浑浊。尽管如此,他告诉笔者,患者除了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无须惧怕放射线,一般一次普通的摄片放射剂量还不如常规一日使用手机的射线剂量高。

采访进入中段,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位头发微白、身形微胖约50来岁的大叔径直走了进来,重重地拍了下李仁战的肩膀,一脸轻松地跟他聊起天,让他帮忙审核复查CT的结果,并告诉李医生如果这次癌症没有复发的话,他就回去继续赚钱,这两年他的生意特别好。两人的聊天让人感到他们应该是多年的好友。

但随着话题地深入,我才得知这位大叔是李医生影像世界的朋友,而且还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但是他乐观开朗,积极面对病症,从发现病症至今已有十年了,期间复发了三次,微创的射频消融也做了三次。而这十多年来,每一次检查他都找李仁战为他阅片,也正是这样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从医患关系转变成像朋友一样。而这类特殊的朋友在李仁战的联络本上竟达上千人。

过去李仁战一般不直接与病人打交道,但还是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还有一些病友是通过电话回访、参与治疗过程中结识的。为更好地介入诊断与治疗,他早已打破这道无形的影像“墙”,从冰冷的设备后面走入病人的现实世界。他告诉笔者下午的这位朋友是他接触过的诸多患者中最为乐观的一个,积极面对病症并接受治疗,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从发病至今已过去10余年;而另一类则是悲观消极代表,当然也有疾病复杂性和差异性的因素,有个别患者从查出病症到最后离开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他眼中的“高冷”设备——更像是有着生命力的孩子

6371450731092776381259808.jpg

高端诊疗设备是衡量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从侧面印证了高精尖手术在该院比例的提升。放射科则是高端设备的集成科室,更是放射科诊断人员的“利器”。1995年8月,他们引进了第一台普通CT,到2015年11月首次引入64排CT,再到2019年5月,他们拥有了第一台进口高场磁共振。大型设备的引进源自医院自身、临床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设备进驻,带来了一个明显变化——复杂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随之而来的检查和治疗也越高精尖。

“设备引进来,不是放在那里摆设的,要花精力去研究它,做到物尽其用,开发设备所有的性能和项目。相对于个别医院,我们已做得十分到位。”李仁战特别自信地说。为适应设备的更新换代,放射科也加大了培训的力度,每次设备更新,所有医技人员都会重头来过——上岗培训,安排至浙一或台州医院培训,特别是放射科诊断不只局限于单个学科,而是全方位的,这也要求各医技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储备。

“这是2016年引进的DSA,能提供高精度、全功能的实时数字血管造影和3D血管影像,如今我们联合心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开展了各类介入诊断和治疗。”而随着这台DSA的引入,彻底改变放射科过去全靠“眼力”的时代,也让放射科医生从单一的拍片、阅片到参与介入治疗当中,这也对放射科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371450731133401382201906.jpg

李仁战告诉笔者,从医三十余年,见证着放射科设备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配,从检查设备到治疗设备,如今的放射科早已拥有CT、DSA、磁共振等三大重要标配,在二级医院实现了三级医院的“高配”。这些“装备”就像他的一个个的孩子,从设备最初进场、场地防护、设备项目性能开发应用到日常维护,他几乎全程参与。与设备之间发生的点滴故事早已融进他的生命与血液,仿佛也在书写这些年他的成长与精进。虽然放射科人员有明显的分工职责,即技术人员与诊断医师,但是作为诊断医师的他竟然会从事所有设备的技术操作。

如果说放射科发展史其实更像是大型设备应用的发展史,它对三门医院技术提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作为县域唯一的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的每一项的设备应用和技术更新,更是在翻开县域医疗卫生事业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



放射科突围与攀升——步入数字影像时代

 6371450731138088883958569.jpg

县人民医院与浙大一院正式建立紧密型医疗合作关系,最早应追溯到2013年。而放射科与浙一放射科合作最早从2007年开始,浙一专家定期来院指导阅片诊断和开展教学工作,至今已有12年多的时间。这些年,在浙大一院、台州医院等大力帮扶支持下,我院放射科新开了MR各类功能成像、CT血管造影、各类介入造影及治疗等多项新技术。近年来,放射科看片数量逐年提升,而更让人高兴的是疑难杂症比例更是高达15%左右,一天至少10几例,多的时候有四、五十例,从侧面印证了医院综合技术实力的提升。

 如今,放射科拥有了县级重点扶持学科,他本人及科室拥有多项省、市、县课题,近年来也开办了多场省、市学术会议,提升了学科的影响力,李仁战去年11月份更是受邀参加全国性专业学术交流会议。

 以往,放射科主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疾病诊断分析。但在DSA入驻后,悄然发生了变化。微创介入这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广泛被应用,而在放射科这也成为一种常态。像产妇因生育孩子大出血的情况极为常见,而通过介入治疗,不仅创伤小,而且能保留子宫。但在过去,只能送上级医院或摘除子宫,如此一来,风险很大,而且直接影响产妇日后的正常生活。

 “放射科又称数字影像科,智慧医疗和高度信息化我们学科得以最好的实践。数字时代唯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李医生感概万千。PACS系统实现了临床与放射科直接阅片共享平台;云影像报告彻底告别了胶片时代,患者只要扫一扫云影像系统二维码就可查阅报告结果、电子胶片和影像浏览;云影像为患者建立了影像健康档案,除了医生可以随时查阅患者的报告,患者也可随时查阅,此外,放射科还拥有了神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阅片设备。

 微信图片_20200113101327.jpg

去年4月,县域医共体正式组建。而对放射科来说,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这样的“链接”,率先在全市建立起县域影像会诊中心,实现影像平台全县联网,为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提供影像审核服务,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影像报告的诊断准确率。去年10月,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贯通了医疗资源的服务链,如患者可直接在分院预约该院的CT、磁共振检查。


63714507311849638873450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