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体检中心
健康园地
禁烟专栏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园地

感到乏力,如何求医

2019年10月29日 847272次

乏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不适,是许多人不断求医的原因。这种情况在强调“身体虚”“吃补药”“食疗”的文化中尤其多见。然而,乏力并不是特异的症状,绝大部分疾病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
    长期的临床医学经验告诉我们,短期的、一次性的乏力一般无需处理,长期的乏力最可能的原因是心理障碍。当然,对于乏力,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是需要的。
                                            02
    对于感到乏力者,首先需要做的是审视一下自己的习惯和日常生活。例如,许多生活无聊者的生活模式是“能躺着就不愿意坐着,能坐着就不愿意站着”,他们由于缺乏运动,耐受不了劳作,容易出现乏力,稍微劳动就气喘吁吁。对于这种感到乏力的个体,不是急着就医,更不是去吃补药和卧床休息,而是试着运动。如果运动之后乏力症状能够得到缓解,坚持一段时间运动之后甚至还感到:不运动就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那就不必浪费时间求医了,改变生活模式,继续坚持运动和劳动即可。
    其次是审视一下自己的睡眠状况: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是否规律、睡眠过程中是否经常醒来、是否打鼾、睡醒之后乏力是否明显缓解等等。在心理卫生科医生看来,睡眠障碍与乏力症状常常相互影响。你可以先试着调整自己的睡眠习惯。如果能够自己调整则自己调整,调整不了就可以考虑到医院心理卫生科接受专业的咨询和帮助了。
                                            03
    如果因乏力求助于医生,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查找可能导致乏力的疾病(而不是开补药)。例如,医生会问一些:
    (1)家族史,如近亲属中有无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病史;
    (2)个人史,如有无不安全的性交史、吸烟和饮酒史、是否服用降压药和抗抑郁焦虑药等药物史。
    在此基础上,医生会根据乏力者的个人情况和自己的临床经验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例如:
    (1)查血常规以排除贫血、感染;
    (2)查血生化以排除有无肝肾疾病、糖尿病;
    (3)如果存在皮疹、关节痛,医生可能还要查自身免疫相关的指标;
    (4)如果存在肢体麻木、不协调,可能还需做肌电图、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
    (5)如果存在咳嗽,可能需要做胸部CT或X拍片;
    (6)如果存在皮肤、巩膜黄染,需要做腹部超声波检查和肝炎病毒检查;
    (7)如果有黑便,还可能需做胃肠镜检查;
    (8)如果伴体重减轻、消瘦,还需要肿瘤、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查。
    不过,无需特别担心。因为,大部分的乏力并非躯体的疾病引起。有人或许会担心,万一一时没有检查出问题导致漏诊怎么办呢?
    这个担心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发生的几率并不高。荷兰有医生曾经追踪了500多名初诊有乏力表现,但没有确定诊断的病人,结果表明:一年后仅仅有8.2%的病人被诊断存在疾病,包括贫血、肺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乳糜泻、维生素B12缺乏、心衰、心绞痛、恶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药物不良反应。
                                            04
    研究资料表明,从病理性的角度说,乏力的原因多数并不是躯体的问题,而是来自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有:
    (1)抑郁障碍
    乏力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相当常见(精力减退是抑郁障碍的核心表现之一)。除了乏力外,抑郁障碍还可能出现很多其他身体和心理症状,比如腹胀、腹泻、心慌、肌肉酸痛、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情绪低落、有自杀想法等等。如果经过医学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又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就应该进行精神、心理卫生科的正规治疗。
    (2)焦虑障碍
    乏力也是焦虑障碍患者中常见的症状。由于焦虑个体习惯于运用“战斗或逃跑”的问题解决模式,他们的交感神经经常处于紧张、兴奋状态,这样不出现乏力症状才是奇怪。与抑郁障碍的表现类似,除了乏力外,焦虑障碍者还存在很多其他身体和心理症状,比如紧张、担心、气短、腹胀、腹泻、心慌、肌肉疼痛、出汗等等。
    (3)躯体症状障碍
    在躯体症状障碍中的躯体化障碍、疑病障碍等类型中,许多患者也以乏力为主要表现,他们会不断向医生描述自己“身体虚”、“肾虚”、“气虚”、“血虚”等等。从心理学方面看,这类乏力个体很多时候是处于“乏力恐惧”或“疾病恐惧”状态。对于这类情况,需要解决的症状是“恐惧”而不是“进补”。
    (4)其它
    网上流行着“疲劳综合征”之说,许多人很喜欢把自己的乏力感归因到这里。然而,有精神病学研究者曾经把“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比对,发现两者是可以互通的。此外,在精神病医学界,“神经衰弱”的诊断早已经被淘汰了,因为所谓的“神经衰弱”,大部分都可归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的范畴。
    我曾经遇到一位50岁的女士,说她在13年前乳腺癌手术后一直“体虚”、“补不进去”,走路走上50米都会累得不行,内科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常年服用人参、林芝、以及各种补药和食物,家务也干不了,全靠老伴帮助才能生活,经过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心理治疗以后,她说她每天不走上3里以上的路或进行其他运动达半小时以上就会感到难受。 
                                             05
    总之,如果你经常感到乏力,经过必要的医学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是需要的,但需要明白的是,长期的乏力最可能是心理原因。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虚”“肾虚”而医学检查又没有特殊躯体疾病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你有必要去心理卫生科接受评估和咨询了。这方面的案例以及处理方法在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所著的“禅疗四部曲”(《过禅意人生》《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与自己和解》)中有大量记载,读者可以参阅。